信息摘要:
近年來,沙坪壩區因地制宜,通過集中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與分片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人工濕地等結合互補的模式引進全自動過濾器,解決了單一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模式所存在的治…
近年來,沙坪壩區因地制宜,通過集中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與分片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人工濕地等結合互補的模式引進全自動過濾器,解決了單一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模式所存在的治理成本高、周期長、管網建設維護困難等問題。
沙坪壩區地形地貌復雜,加上兩極分化的人口密度,使單一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模式受到挑戰。在經過認真調研和論證后,沙坪壩區選擇了分散與集中互補的方式,在人口密集的東部主城區、西部新城和鎮村建設了大型污水處理廠集中收集處理生活污水使用全自動過濾器,在中部歌樂山鎮和中梁鎮分片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在西部農村小群落建設了人工濕地,分散偏遠的農戶則建設了化糞生物濾池。
2018年以來,沙坪壩區先后建成運營土主、井口和西永“三大污水處理廠”,中梁、回龍壩、楓香園、煤科院、爛田壩、碑口、三百梯、芭蕉溝“八小污水處理站”,鋪設排污管網約310公里。繼西永鎮橋溝生態濕地后,今年還將陸續建成11處人工生態濕地及33處化糞生物濾池。
分散與集中互補的模式和
全自動過濾器污水處理,不僅使沙坪壩區提高了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效率,提前實現了全域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全覆蓋,還充分發揮了“八小污水處理站”及人工濕地對清水溪生態補水的作用,實現了從單一達標處理向水資源綜合利用的轉變。
本文標簽:
解決
沙壩